玩遊戲、救人類
chh
聽過SETI@home搜尋外星生命計畫嗎?希望為解開生命起源之謎預測蛋白質結構獻上一份心力嗎?或是你比較喜歡把愛因斯坦帶回家?(我在說什麼?)

電腦不好,網路很慢,怕拖累科學家?
現在有更輕鬆的方法幫助科學家了解生命真相,而且還可以名正言順的玩遊戲!

先來看段影片:



心動了嗎?我們看看這個玩遊戲同時幫助科學家的傢伙怎麼說
After installing the game you are given protein samples to untangle. On the surface it appears as though you are trying to solve a puzzle of tangled cords, but your solutions are much more valuable: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ways even a small protein can fold is astronomical because there are so many degrees of freedom. Figuring out which of the many, many possible structures is the best one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hardest problems in biology today and current methods take a lot of money and time, even for computers. Foldit attempts to predict the structure of a protein by taking advantage of humans' puzzle-solving intuitions and having people play competitively to fold the best proteins.

By leveraging a large pool of users just like distributed computing projects such as SETI@Home, the founders of Foldit hope to build an enormous database of proteins that have been untangled and reduced to their simplest forms by sharp eyed gamers across the world.
(引用自lifehacker
別遲疑了!趕快下載、註冊,開始玩吧!

繼續閱讀

「雙螺旋」讀後心得
chh
DNA的發現,對我們這輩的年輕人來說,就和教科書裡少年蔣公望著逆流而上的小魚的故事一樣,是一個從出生開始,不停的重複聆聽,重複述說的神奇故事。這種神奇故事就和聖誕老公公的形象一樣,只是個不停被複製再複製的骨架,傳說的起源已經不可考究,撰寫傳說的就是聆聽傳說的人,誰還會在乎紅色的棉絨衣裡到底裝得是真實的人肉,還是棉花填充的飽滿,尖尖的帽子底下鑲著白色棉花,聖誕老人的臉蛋模糊,清楚的是偽裝的白色鬍鬚,這套衣服裡頭到底是哪個臨時演員怎麼會重要呢?重要的是聖誕節要到了,我們要的是胖胖的聖誕老人還有呵呵呵的笑聲。同樣的景況,一如「華生」、「克利克」這兩個名字,課本上印刷的仿宋體下了兩句註解:「DNA的結構發現者,偉大科學家」。附上一張裡頭有看起來像是樂高的玩具,拼接成螺旋狀,然後兩個笑呵呵的外國人站在那頭傻傻的笑。他們是偉大的「科學家」,就像小時候每個人都會立下的偶像一樣,太空人、警察、空中小姐、軍人、明星,這些凝固的意象就像遊樂園裡擺著工人拍照的人形立牌一樣,臉的部位挖了個洞,下身穿著用油漆繪製的太空服,站到台子上拉著脖子伸進臉,我想要變成太空人,突然就變成了太空人。

繼續閱讀

人,之所以為人
chh
要知道人之所以為人,必須先從腦子在幹什麼說起。古代的西方哲人認為,兩個半腦之間的腦室,住著靈魂,靈魂操縱著腦袋的運作,就和駕駛員一樣,用各類按鈕,搖桿控制著複雜的大腦。腦子在幹什麼,到底怎麼樣才算個好腦袋,或許可以從研究Einstein,這個前無古人的大天才的腦子來得到一點兒線索。

繼續閱讀

定位 生命 橘子
DNA BOY
說到生命科學,我很難把它想像成一門學科,它所涵蓋的內容是沒有範圍也沒有限制的。從生物到物化、醫學、環境以至於社會,幾乎所有的類別都能夠連接的上,在面對這樣研究廣泛的一門學問(不是學科)該如何讓一般大眾去了解它的實際意義是我所想要表達的主題。

每當有人問我生命科學是在做什麼的,我往往會因為不知道怎麼以日常生活的用語簡單扼要的去表達而煩惱,而在這個時候我爸總會自告奮勇幫我回答:「喔~生命科學就是基因、遺傳工程方面的科學啦!」我聽到這裡常會會心的一笑,這是他心中所認定的生命科學的定義。那我呢?我心中對生命科學又是怎樣的去看待呢?

繼續閱讀

人類與生俱來的默契---鏡相神經元
Tim Lin
「對!我知道你那種感覺!」這句在我們閒聊時常會脫口而出的話的背後,你可想過他在生物學上所代表的意義?為何我們能夠了解別人的想法、感受甚至是動機?進而能讓我們去模仿好笑的表情,學習彈奏一種樂器,受一部感人的電影而潸然淚下?這裡我所要探討的就是可能是連結這一切行為反應的可能關鍵­­—鏡相神經元(mirror neuron)。

繼續閱讀

網路小說作家:九把刀
阿從
說起九把刀跟我的淵源,是從星報(現在已經沒有再販售的有關演藝娛樂的報紙,一份只要五元)有時候會貼的一些連載故事,那時候連載的是現在已經出書的『哈棒傳奇』,那時候他的無厘頭書寫風格徹底的擄獲我的心,我甚至還每天把連載的文章剪下來帶去給同班同學看(高二的時候),在班上也受到很大的歡迎,看來大家的口味還挺一致的。只是,那時候我所了解到的九把刀不是現在的九把刀,但是說不是也不能說不是,因為那時候我知道的只是筆名的不同,沒錯,就是九把刀的英文名字“Giddens”。
  等到我真正開始認識九把刀這個名字,是在某個因緣際會下,我和朋友去嘉義X蝶百貨裡的誠品看到一本叫做『功夫』的書,才讓我為他深深著迷。記得那時我因為沒有看完,還跟朋友約好隔天再要去把他看完,瘋狂的程度不亞於個人之於哈利波特的喜好。

繼續閱讀

貫穿生命史的線:演化
evilhenry
Nothing in Biology Makes Sense Except in the Light of Evolution".
這是由著名美國生物學家Theodosius Dobzhansky (1900-1975)說的一段名言。他說:生物學各個層級的各種現象,如果沒有演化觀念的導入統整,是沒有意義的。在這篇文章中,我主要想要探討的就是生物學裡的大哉問:演化論。根據的內容主要是一本寫的相當棒的科普:盲眼鐘錶匠:解讀生命史的奧秘(The Blind Watchmaker, by Richard Dawkins, 王道還譯)。這本書對於演化機制的譬喻以及描述可以說是栩栩如生,十分值得一讀;同時,我也希望能夠更加闡述清楚一開始的引言:演化到底是如何將各種階級的生物學連接在一起?我知道自己到目前的知識可以說是十分的淺薄,在文章中是無法提出深入的評論以及創新的見解,但希望可以稍微點出一些問題,而引起更多的思考以及討論。

繼續閱讀

生技時代,我們準備好了嗎?
竹子風
這是看了這期的科學人一篇關於老化的報導後的感想

老化的根源是什麼?? 這真是一個大哉問!! 因為老化是一個漫長又微妙的過程 .以目前的科學,沒有人能清楚告訴你"老化"是什麼 關於老化的學說,有以下數種: 1.基因機能學說 2.染色體學說 3.自由基學說 4.葡萄糖焦化學說 5.荷爾蒙學說 .其中以自由基學說受到最熱烈的討論,也最被科學家採信.我們呼吸氧氣,有一部分的氧在代謝過程(呼吸作用)中產生自由基.由於自由基具不成對電子雲,會搶奪鄰近的電子以求分子本身安定,即氧化劑 ,而細胞就成了主要攻擊目標 .幸運地,動物體內也有抗氧化劑阻擋氧化劑對細胞的攻擊.例如:SOD.SOD是一種酵素,於1969年被科學家發現.它能將毒性較高的氧自由基轉換成過氧化物(ex:雙氧水)再由過氧化氫酶加以分解.被基因改造過的果蠅能在高溫下過度表現SOD,其平均壽命比正常果蠅多了48% .

繼續閱讀

生命科學?
Ca3rine
算起來,我也在生命科學中打滾兩年多了。對我來說,生命科學這詞字面上的意義與它賦予一個學系的實質意義,字面意義要來得有趣得多。

不好意思,忘了自我介紹。我是生科08級的林沛瑩,現在跟系上僅存的聯繫是生科BBS,平常出沒地是資電館、人社院、活動中心。

原諒我必須自我中心的從自己的經歷出發,來定義「生命科學」這個名詞。你或許會覺得,一個打算未來要離開生科院的人(尤其在知道我想要往哪方向發展後),出現在一個主題環繞生命科學的blog上,是如此荒誕!因為,轉換跑道幾乎意味著背棄原本所處的環境,我又怎麼可能花心思在相關領域上呢?我也曾經這麼問過自己,當初是否選錯科系?在生科系的時間是否等同浪費?而生科系的一切對於我來說,是什麼?

繼續閱讀

[公告]Blog新版型進度
chh
經過好幾天的努力,本blog將在近日蛻去原本這個簡陋的版型進入新的階段,在此告知各位,也期待能有更多幫手加入寫文章的行列。Blog版型拷貝
你也可以的
chh
這是我的自身經歷,就在上學期末,容我刪去前頭一些和主軸無關的枝節,和為了保護自己刪去的一些地點詳細資訊(用XX表示)。

期末考剛考完,是該放鬆一下了,校友會的朋友們約去玩,反正閒在宿舍也沒事,當然就答應了。行程中太多的意外,讓這次XX之行個外有趣味,其實旅行就是這樣的,迷路也是旅行中很重要的一環,迷路才能夠讓旅人有機會能夠更深入當地,看到更多觀光手冊上沒有的美麗景緻。問路也是很有趣的,像這次就得到兩個很有創意的答案:一個是問派出所警察:『你就走到很多叉路的地方,不知道要往哪走,右轉就對了』另一個是在水庫旁路邊攤的老闆娘:『進那條路之後,走個三十秒然後轉彎』,多麼的不確實,但是好有趣,唯有當地人才會有這種趣味的說法。很多的意外,導引我們到了一家不知名的草莓園。同行的大家都好久沒採草莓了,就進去看看。

繼續閱讀

[摘譯]在活細胞內儲存資訊
chh
原文:http://www.trnmag.com/Stories/2003/012903/Data_stored_in_live_cells_012903.html

任何一種儲存媒體,如磁片,紙張,石頭,總是臣服於大自然的力量之下,有一天儲存的資訊終將毀滅,西元前48年亞歷山大的圖書館就在一場大火中被吞噬了;電腦的硬碟總是無預警的罷工,寶貴的資料就這樣流失。北太平洋國家研究室(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員利用人造的基因片段,紀錄下一首兒歌,再將這片斷植入細菌的DNA中,接著培養細菌,期望利用自然的力量,將資訊的保存時間更延長。

DNA是由四個鹼基自由配對,接上核糖和磷酸組成的骨架,是天然的資訊儲存媒體,儲存了生物體的遺傳資訊,利用這種大自然發展了30億年的奈米尺度儲存技 術,將可以儲存任何的數位資訊,包括文字,圖片和音樂,任何可以經由網路傳播的資料。一毫升的液體中可以包含一百億個細菌製的記憶體,只要他們以有組織的 狀態排列。我們可以知道細菌記憶體的潛力是很可觀的,但同時也面臨了最重要的問題:如何快速的讀取和寫入資訊,以目前的技術,於一百億隻細菌中快速的找到 符合條件的資訊是需要很久時間的。

繼續閱讀

生物學與我
evilhenry
  
  各位好,我是大二的徐祥宇(henry),今年剛從材料轉來生科。

  很多人包含我的老同學以及新同學對我下的這個決定通常是帶有點疑惑的。他們常問我:你為什麼要離開通往電子新貴之路,而選擇一個現在在台灣看起來錢途茫茫的生命科學系。我的答案很簡單:我覺得在研讀或思考生命科學(生物學)以及其相關議題時,我是有熱忱以及興趣的,而當我了解了越多之後,反而會更感到好奇,如果以生物學的專有名稱來說,這就是所謂的正回饋(positive feedback)。我記得我曾經在葉世榮老師的課堂上聽過一句話,他說:「你不能確定三年五年很遙遠的未來,但你可以把握住與你的現在接軌的那個最接近的未來。也就是說,你確定了你現在充滿熱情、愉悅的,你就可以讓這股熱情持續下去。」就算大環境不好,我們,也可以闖。對我來說,這個網路空間就是實現理想我們所跨出的第一步。
  
  回歸到一個很基本的問題:對我來說,生命科學是什麼。

繼續閱讀

From the Beginning
chh
各位新年快樂:

我是清華大學生科09陳泓翰,或你們比較習慣的名字:大龜。

相信各位寒假都過的很充實,過的不充實也得到充分休息。現在是狗年的最後一天,再過三十分鐘,就要進入嶄新的豬年。
不知道各位對於自己對於別人,有什麼新的期望?

是這樣的,最近我,和我的一些朋友正在籌組一個新的網站,或更明確的說,一個新的部落格。(就是你現在正在看的)
對於這個新的部落格,我們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各位能空出一點時間,聽我從頭開始說故事:

生科系的學長姐可能還有印象,很久以前系上有一份專屬的刊物,名叫『動物農莊』,據我所知在我剛進清華的那一年,這份刊物停辦了。這是一本系上共有的刊物,裡頭有教授專訪,各位學長姐的創作,還有一些屬於學生的有趣專題,不知道各位還有沒有印象?
為什麼一份清大生科系留傳了十幾屆的的系刊,會這樣就中斷了血脈?
據我了解,有諸多原因,但可以總括一句話:大家對於系刊失去熱情,對於看系刊,花時間去編系刊,花時間投稿系刊,失去了熱忱。

另一方面,以我自己來當例子,當我剛進大一時,我必須直說我是抱著滿腔熱血的,我是那種從小就愛看花花草草,長大以後每個星期六星期天都會背著我的望遠鏡到關渡去賞鳥的,狂熱份子?我是很喜歡生命的,我可以毫無顧忌的躺在草地上,不管泥土濕不濕,任憑小草輕騷耳際,任憑蟲兒爬到我的衣袖之中,我很喜歡融入他們,好像一出生我們的命運就不可分割。

是的,我必須承認這個過去我不敢在你們前面承認的事實,我熱愛生命。
但是過了一年半,修了不少課,讀了不少原文書,卻讓我越顯徬徨。有時候我甚至會覺得讀課本,學知識是一件無比痛苦的事,我必續背誦那些名詞,學到令我作嘔。我開始漸漸遠離大自然,把課業繁忙當成藉口,我發現我漸漸不能分辨鳥鳴,過去我可以一聽就辨認出來了,也沒有辦法依賴我過去一向準確的直覺,準確的找到生命所在,過去我是可以聽見他們呼吸的,但現在我聽不見,是被她所拒絕,還是我拒絕了自然?
直到今年,我才驚覺,自己也對生命失去了熱忱。

還記得熱忱是何物?

我不知道各位是否曾經感受過這分熱忱,一種對於別人無私付出的熱忱,或是某一事物莫名熱愛所衍生出的熱忱。

在清華大學,一個台灣數一數二的學府,我們擁有最頂尖的教授,我們擁有最好的設備,最優秀的學生,但是我們也擁有最沉默的學生,我們的學生,或許可以怪罪在課業壓力,教授給的一堆作業和無止盡的期中考上。但無可辯解的,我們都是一群懶惰的學生。我們常常抱怨宿舍生活奇爛無比,要熱水沒熱水,飲水機天天都有怪味,但多少人願意花時間,親自去跑一趟住宿組,親自去看看住宿組的公告,親自去了解宿舍的體制,我們只願意上bbs謾罵,在有事情發生的時候發發脾氣(我也是其中之一)。我們常抱怨教授教學品質差,上課盡在打嘴砲,但是多少人在學期末,在很不願意的填了教師教學意見調查之後,花時間去了解這分問卷的實質意義,對於教授本人到底有沒有達到『建議』的效果,或甚至適任與不適任的問題?

對於自己所學的知識,每天背的名詞,到底是有用,還是沒有用,能不能有個明確的答案?
對於自己曾經擁有的,對於某方面的興趣,曾經深深著迷的東西,還有沒有快樂的記憶?

我很疑惑,試著找到答案。
對於公共事務的不關心,不熱忱參與,不懂的無私付出,放棄迷失自己曾經所愛,我們到底有沒有責任?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認為所有清華學生都是善良的。

我們只是缺乏一個資訊平台,一個能夠讓我們能夠發揮的舞台。我們不知道從哪裡得到學校官方的資訊,官方的網站太硬了,太難看懂,學生會也看的霧煞煞,只知道他們會騙錢。因為從來沒有易取得的資訊,讓人感興趣的話題。我們缺乏一個實現理想的地方,常常有滿肚子想法,但在同學之間因為怕會被認為特立獨行,連個屁都不敢放。

我們的網站(其實是一個部落格)就是建立在這樣的理念之上,是一個實現理想的地方:
這個網站其實是沒有內容的,從現在開使用我們的雙手去建造。在這個站,你可以選擇加入常駐編輯群,定期的發表自己喜愛的主題,或是選擇當個投稿者,在你適合的時間投稿,或是當個旁觀者,隨時歡迎留下意見。歡迎任何對於生命,對於科學,對於人有著熱忱的人加入我們(並不局限於本系喔)。

我深知創立這樣一個網站並不容易,要靠熱忱維持更是難上加難,但我們會試試看的。
歡迎有任何意見,寄信給我或參與這個計畫的其他人
直接寄我的email:stk.chen小老鼠gmail.com 加我MSN :superturtleking小老鼠yahoo.com.tw
甚至直接找我出去吃個飯也可以,我請客好不好。

Label Cloud